当前位置: 最新资讯
疫苗"失信"比"失效"更可怕 应落实四"最严"
2018-07-23 14:13 浏览:
新华社北京7月22日消息,最近,吉林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因狂犬病疫苗生产记录造假,被国家药监局查处。这一消息引起广泛关注。
人们一“百度”,才发现这家药企的全资子公司去年因生产的“百白破”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规定,被立案调查。
在公众的关注中,一个个问号不断浮现:生产记录为什么要造假?背后有什么猫腻?那批问题“百白破”疫苗流向了哪里?涉事企业屡屡犯规,暴露了哪些深层次问题?
疫苗事关百姓生命健康,容不得半点侥幸,不能有半点闪失。公众关心,是因为现实问题揪心。面对社会关切,亟待有关部门迅速发声,及时发布权威信息,有效解疑释惑,同时加大调查力度,用事实与真相疏解人们的焦虑情绪。
接种疫苗,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一项有效公共卫生措施。人们使用疫苗,说到底就是因为“放心”。这种信任,基于法规、技术、道德、监管等方方面面,不管哪个环节掉链子,都会损害公众健康,都容易引发疑虑。信任是易碎品,必须小心呵护。如果疫苗质量问题不断、乱象丛生,一些害群之马大行其道,整个行业势必陷入信任泥沼。相比疫苗“失效”,更可怕的是“失信”。
此次疫苗事件中,监管部门的飞行检查,及时发现了问题,堵住了一批问题疫苗流入市场。但是,飞行检查毕竟作用有限,这次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,提出了一连串需要破解的问题。
如何加强日常监管,打造覆盖疫苗研制、生产、检验、储存、运输、使用等所有环节的监管链条,确保每一支疫苗都安全可靠?如何加强风险预警和处置,彻底阻断问题疫苗流入市场的可能?如何加大执法力度,提高违法成本,让违法企业付出应有代价,真正让药品安全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?
捍卫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中央提出了坚持最严谨的标准、最严格的监管、最严厉的处罚、最严肃的问责。确保疫苗安全,也应不折不扣落实这四个“最严”,使行业发展更加健康有序,以给力行动赢得公众信任。
文章来源:未知,欢迎分享,转载请保留出处
- 最新发布
-
- 声纳|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(2025-08-07)
- 《稳定币:数字金融的未来》:稳定币正(2025-08-06)
- “第十届国际保险节暨IMA保险名家2025年年(2025-08-05)
- 从三家外贸企业看发展韧性(2025-08-05)
- 四十六家企业竞逐低空 上街振翅高飞向蓝(2025-08-04)
- 重庆开展对接会助推企业“智改数转”(2025-08-03)
- 从AI工具到数字劳动力 金融壹账通WAIC聚焦(2025-08-02)
- 27年,这家企业实现“扎根济南、立足山(2025-08-01)
- Airwallex 空中云汇首次亮相WAIC 2025:以AI重(2025-07-31)
- “铸盾行动”为企业创新成果穿上“法治(2025-07-31)
- 更多推荐
-
-
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十四号卫星
浏览: 9495
-
美国黑人男子高举双手投降 仍被警察放狗
浏览: 6804
-
最新消息:朝鲜再次声称没有冠状病毒感
浏览: 11344
-
防汛进入紧急时刻,全力以赴抢险救灾
浏览: 7870
-
任意殴打、绑架拘禁村民无人管,湖南扫
浏览: 260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