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1日电(谢梦圆)今年上半年,国内商业健康险总保费收入达到6223亿元,同比增长2.3%。业界认为,当前商业健康险尚未释放增长潜力。值得注意的是,一旦商业健康险释放更多增长潜力,将给医疗创新支付服务平台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近年来,越来越多医疗、医药创新支付服务平台纷纷与保险公司、医院、医生、医药公司开展密切合作,创建“互联网+医疗+医药+保险”的新生态,引入多元化的健康险创新医疗支付模式,一面致力于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,一面让民众获得更佳医疗服务体验与更丰富专业诊疗方案同时,实现商业健康险、医药企业、医疗机构、患者的共赢。
在欧美成熟市场,通过创新支付整合商业健康险、医疗机构、医药、医生资源,构筑高品质医疗服务体系与医疗支付闭环的业务模式,正催生众多世界级“医疗+保险”服务机构。
在多位国内医疗、医药支付领域业界专家看来,随着中国商业健康险持续发展,加之商业健康险与医疗医药资源的整合效应日益加深,未来中国市场也有望诞生医疗创新支付服务领域龙头企业。
2024年,国内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达到9774亿元,距万亿级市场规模仅有“一步之遥”。在业界专家看来,这份成绩的取得,既显示当前国内健康险的广阔发展前景,也给其后续发展提出新的考验——相比国际成熟市场的医疗险占比普遍达到60%,国内健康险等医疗险品种的占比相对较低,尚未充分释放其成长潜力。
这背后,是从高端医疗服务到个性化健康管理,从高额保障需求到灵活理赔模式,民众的多元化医疗需求纷纷涌现,但国内商业健康险尚未快速“响应”市场发展新需求。
要抓住国内商业健康险成长潜力,国内医疗创新支付服务平台面临多重考验。业界专家指出,纵观欧美国家医疗、医药创新支付服务领域发展历程,最终能在激烈市场竞争过程“胜出”的企业,都具备一个共同特征,就是他们成功打造“医疗+医药+健康险”的商业模式闭环,给民众提供极致的健康管理+诊疗服务体验,赢得众多民众的青睐。
因此,国内医疗、医药创新支付服务平台要成功“复刻”他们的崛起历程,需重新定义自己与健康险的合作——若健康险在以往属于一项金融支付工具,仅仅起到保险理赔报销医疗费用的作用;未来的健康险,将是一项集合优质医疗方案与医药器械的可及性,聚焦用户疗效与全周期服务体验的服务型产品,充分发挥商业健康险在多元支付、促进优质医疗方式与医药器械落地应用(提升疗效)的价值。
在这个过程,国内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在摸索中前进,以近日刚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镁信健康为例。
从诞生起,镁信健康称将致力于完善医疗创新支付方案,联合医药公司、药房、医疗机构、商业保险公司共建“医疗+医药+健康险”的商业模式闭环,一面借助保险先行自主赔付,显著降低民众医疗财务压力,一面将大量先进医疗方式与医药器械以更低价格、更便捷方式触达患者,提升疗效。
在发展过程,镁信健康时常也面临“鸡生蛋,还是蛋生鸡”的问题——对健康险公司、医药公司与医疗机构而言,他们肯定希望医疗创新支付服务平台的C端用户数量越多越好,有助于降低前者的精准获客成本;对C端用户而言,他们则希望健康险产品与先进优质医药器械产品越多越好,从中择优选择健康险与医药器械产品,在减轻自身医疗开支负担同时获得更丰富的诊疗选择,进而提高疗效。
对此,镁信健康也在寻求三者之间的平衡,创造三方共赢的新局面,即助力健康险公司推进产品服务创新,实现更高保费收入与理赔控费能力;赋能医药公司与医疗机构扩大客群与全周期商业化服务;帮助民众“对症下药”与匹配更专业的诊疗方案同时,通过保险先行自主赔付降低诊疗财务压力。这令镁信健康构筑独特的业务模式——一面赋能B端医药企业、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,一面惠及C端广大民众。
这项独特的业务模式,支持镁信健康业绩持续稳健发展。2022-2024年,镁信健康收入从10.69亿元增至12.55亿元,再跃升至20.35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为38%。其中,2024年,智药解决方案贡献收入12.07亿元,占总收入59.3%;智保解决方案收入7.31亿元,占比35.9%。其中,智保解决方案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72%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81.5%,显示其在保险业务的线上收入已具备较强的韧性与竞争壁垒。
直到今年6月30日,镁信健康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。这一举动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