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  最新资讯

宁波银行上海分行:以科技金融创新 助力科创企业行稳致远

2025-08-28 23:12 浏览:

  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28日电(张践)2025年上海科技金融工作会议中再次强调,科技金融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具有发现价值、汇聚资源、放大财富的重要作用,希望各方进一步促进“科技—产业—金融”良性循环,助力推动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。

宁波银行上海分行:以科技金融创新 助力科创企业行稳致远

  发展科技金融既是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,也是金融机构顺应产业革新、政策调整、企业创新时代大势的主动选择。面对这一时代命题,宁波银行上海分行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技金融的战略部署,以服务新质生产力为核心,通过体制机制创新、专属产品研发、精准服务落地及生态渠道整合,全方位支持科技型企业成长。

  机制创新与政策支持:构建“敢贷愿贷能贷”长效机制

  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,首先需要打破体制机制壁垒,让金融机构从“不敢贷”变为“敢贷愿贷”。宁波银行上海分行于2024年12月修订《普惠信贷、涉农信贷授信尽职评议与责任追究管理办法》,针对单户10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进一步明确细化了免责情形,创新建立“查阅档案、外部核验、人员约谈、集体评议”四层认定机制,明确贷前准入、贷中审批、贷后风险处置等环节的免责边界。这一制度设计推动普惠贷款不良率容忍度较其他贷款提高3个百分点,形成“尽职即保护、失职必问责”的良性循环,进一步消除基层信贷员的“惧贷”心理,通过免责制度松绑,为科技金融服务注入内生动力。

  制度破冰的同时,更需专业架构支撑服务落地。分行成立“前沿科技专班”,由总行分管领导牵头,联动投行、授信及6家支行组建专项团队,重点攻坚人工智能、机器人等八大前沿领域;同步在总行设立“科技审批中心”,针对未盈利科技企业定制差异化风控模型,将审批时效提升30%。在此基础上,分行在张江药谷、浦东软件园等55家特色产业园区设立科技金融服务站,配备专职团队提供“一园一策”方案,让专业服务精准触达科创企业集聚地。这种“总行统筹、分行联动、园区扎根”相互配合的三级架构,既保证了战略执行力,又提升了服务响应速度,为“愿贷”提供了组织保障。

  精准服务的核心,在于让金融资源与企业需求高效匹配。分行依托“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”,联合属地政府开展“千企万户大走访”挖掘首贷户,通过“无还本续贷”压缩经营成本,同时深度运用银税互动等政务数据,实现企业信用的精准画像。针对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特点,创新推出“人才贷”“伙伴贷”“订单贷”等阶段化产品,辅以负面清单管理避免融资节奏脱节,夯实“能贷”的实践根基。

  科技赋能则为机制长效化按下“加速键”。分行依托大数据模型实现“小微贷”信用授信业务的全线上申请、审批、放款,最快10分钟完成流程;创新“出口极贷”,利用外管局区块链数据自动核验报关单,提供最高200万美元信用额度。智能化工具不仅缩短了融资链条,更通过多维度数据交叉验证(如订单真实性、资质有效性)构建起动态风控体系——例如对生物医药企业设定6个月现金流红线,建立企业评分反馈与预警退出机制(如订单流失率>30%启动压缩),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守住风险底线。

  宁波银行上海分行通过多维度协同,构建起“敢贷有底气、愿贷有路径、能贷有保障”的科技金融体系,为持续支持科创企业成长搭建了稳固的制度框架与实践路径。

  产品与服务创新:打造全生命周期金融解决方案

  科技创新具有高投入、高风险、高不确定性与长周期的特征,这决定了科技创新活动高度依赖资金的持续支持、跨周期配置与风险分担功能。宁波银行上海分行深入探索科技创新规律,打造了覆盖企业初创期、成长期和成熟期的立体化金融产品矩阵,通过精准的产品设计和创新的服务模式,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贯穿发展全程的金融支持。

  在产品体系构建方面,分行创新推出了与企业成长阶段深度绑定的阶梯式金融解决方案,形成五大类核心产品矩阵。针对初创期企业对高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,该行推出“人才贷”产品,构建起覆盖国家、省、市三级人才的精准授信体系:符合相关条件的国家级人才可获300万元信用支持,为企业发展注入启动资金。进入技术转化期后,“伙伴贷”以“小而散”策略对接技术验证需求,对生物医药、新材料、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,根据研发进度提供300万至500万元信用支持,精准覆盖从试样到小批量生产的关键节点。处在小批量供货阶段的成长期企业则可通过“成长贷”获得最高3000万元授信,按销售收入与订单规模灵活核定,助力从小批量试产迈向规模化扩张;“薪资贷”作为全周期通用产品,为稳定经营3年以上的企业提供月均工资3倍额度,如为某主营医药计量表研发的科创B类企业获批200万薪资贷额度,不仅解决了核心团队薪资发放难题,更成为企业首贷行,为轻资产企业开辟了融资新路径。